你的位置:开云娱乐佳芯 > 新闻动态 > 蒋介石和十大元帅都有所交往,他眼里的十大元帅是什么样的?

新闻动态

蒋介石和十大元帅都有所交往,他眼里的十大元帅是什么样的?

2025-04-13 12:25    点击次数:117

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是朱德、彭德怀、林彪、刘伯承、贺龙、陈毅、罗荣桓、徐向前、聂荣臻和叶剑英。这十位军事领袖都在国家建立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,他们的功绩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纪念。

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当这十位元帅的名声传开后,身在台湾的蒋介石也得知了消息,并对我们这边的人发表了看法。他特别提到:“除了朱德能算得上真正的元帅,其他几位都只能算是将军之才。”

蒋介石如何看待十大元帅?他对每位元帅有何看法?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?

【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】

朱德在革命年代被誉为“朱毛”红军的核心人物,这充分体现了他在军中的卓越威望。他不仅赢得了官兵的衷心拥护,更带领我军克服重重困难,最终取得辉煌胜利。

1922年,在云南军界声名显赫的朱德认识到,单靠军事力量无法实现救国理想。他决定远赴德国深造,在那里与周恩来相识,并开始接触共产主义理念。

1923年,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党组织,堪称我们党的革命先驱。之后,他更是勇往直前,不畏艰险,远赴苏联深造军事技能,最终成为我们党武装力量的核心支柱。

当时,蒋介石凭借从黄埔军校培养出的军官,打造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团队。朱德看到这一情况,毫不犹豫地执行了党的安排,在南昌创办了一所军官学校。

仅仅30天,报名人数就突破了1000大关。这位导师不光教书本内容,还组织学员参加农民自卫队等多种基层实践活动。通过这种培养方式,有将近100名学员成长为我党的核心力量。

朱德后来领导了“南昌起义”,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序幕,随后又参与了“井冈山会师”。无论党内局势如何变动,他始终坚定地支持毛主席,与他并肩作战。

在全面抗战打响后,朱德担任了八路军的总指挥。尽管已经五十多岁了,但他依然能娴熟地运用自己总结出的游击战法,成功牵制了日军的攻势,并多次重创敌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朱德虽然很少亲自到前线作战,却能有效指挥各大战区的司令员,带领他们赢得一场场战斗。这种在后方谋划全局的本事,可不是人人都有的。

毛主席曾说过:“没有朱德,就没有毛泽东。”而长期与我党交锋的蒋介石,出于“了解对手”的目的,对朱德十分敬仰,并评价道:“朱德最厉害的地方,就是他的才华从不轻易显露。”

朱德和蒋介石在战场上较量了很久,但直到国共两党联手抗日时,他们才第一次碰面。那时候,蒋介石对朱德大加赞赏,甚至主动提出邀请,想请朱德总司令和他一起合作。

然而,蒋介石的精心谋划最终还是泡汤了。原因在于,他之前多次搞“反革命政变”的时候,曾经对朱德的家人展开过疯狂的追捕和围剿。

朱德一眼就看穿了蒋介石的险恶用心,他内心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坚如磐石。不过当时正值国共合作阶段,他不能直接撕破脸皮,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,委婉地推掉了对方的邀约。

蒋介石一直没放弃拉拢我党成员当自己亲信的念头。看到朱德不买账,他又盯上了和朱德同行的彭德怀,主动示好说:“彭将军,听说你是湖南人,我让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多关照你的家人如何?”

他做事随心所欲,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但压根没把以前对彭德怀干的那些坏事放在心上。

【劳苦功高的彭德怀】

朱德天生一副富贵样貌,而彭德怀则显得朴实坚毅。

1898年,彭德怀在湖南湘潭呱呱坠地,和毛主席是同一个地方的人。他小时候日子过得挺苦,早早地就见识到了社会的不平等。这些经历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:这辈子都要为穷苦百姓发声。

1922年8月,彭德怀把原名“彭得华”改掉,考进了湖南陆军军官学校。之后他靠着自己的本事,在“平江起义”中表现突出,在党内的位置一步步提升。

红一方面军组建后,彭德怀担任副司令,与毛主席和朱德并肩作战,共同抗击敌人的“围剿”。在随后的战斗中,他充分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,赢得了毛主席的高度评价。

山峰陡峭道路崎岖,深谷幽暗难行,我军如风般疾驰穿梭。谁能英勇无畏地挺身而出,唯有我们的彭大将军。

彭德怀堪称解放军中的头号悍将,经历过的激烈战斗数不胜数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还指挥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,最终让美国首次在未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议。

彭德怀虽然战功赫赫,却终身没有子女,几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。他的人生之所以充满波折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毫无根据的迫害。

蒋介石想拉拢彭德怀,结果碰了一鼻子灰。彭德怀直截了当地回绝道:"多谢您的好意,不过我们家的遭遇您也知道。何健当年'照顾'得太周到了,连祖坟都给刨了,两个弟弟到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。"

朱德对蒋介石还算客气,但彭德怀直接撕掉了蒋介石的伪装。这让蒋介石恼羞成怒,破口大骂:“你太不知好歹,总有一天会有人教训你!”

彭德怀与蒋介石之间有着深仇大恨,而贺龙对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也极为愤慨。

【“两把菜刀闹革命”的贺龙】

贺龙出身于武术世家,家族中曾有人在太平天国时期声名显赫,但最终未能善终。他从小便表现出对武术的浓厚兴趣,对文学却不太热衷,逐渐在湘鄂川黔边界地区崭露头角,成为当地有名的“盐老大”。

贺龙身上带着一股江湖豪侠的气质,1914年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,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。

可亲的兄弟姐妹接连离世,这无疑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悲伤。然而,正是因为他心中那份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,让他选择了放下个人仇恨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为更大目标而努力的奋斗中。

北伐战争一结束,贺龙声名远扬,蒋介石看中了他的才能,一心想要把他招到自己麾下。为此,他特意派朱绍良前去游说,希望能说服贺龙加入自己的队伍。

那时候,蒋介石开出了诱人的价码:首先,他答应一次性给贺龙500万银元,还在南京和上海各送一套豪华别墅;其次,他把汉阳兵工厂完全交给贺龙掌管,还任命他当“武汉卫戍司令”。

汉阳兵工厂在当年可是赫赫有名,生产的枪支弹药数量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。谁要是能控制住这样的军火生产能力,就等于拥有了组建军队的实力,几乎可以说具备了“称霸一方”的底气。

但贺龙想都没想,一口回绝了。蒋介石还不放弃,继续加码游说:“只要你点头,我马上从南方调300万大洋过来,给你们15师发军饷。”

贺龙的15时部队长期未获军衔,士气低落,他本人也承受巨大压力,几乎难以维持。蒋介石的援助本可解燃眉之急,但贺龙不仅拒绝,还对朱绍良大发雷霆。

正直的人把道义放在首位,绝不会为了一己私利去干违背良心的事。

贺龙参与“南昌起义”后,蒋介石怒火中烧,甚至发出“杀光贺龙全家,连鸡狗都不放过”的恐怖威胁,结果贺龙家族中有79人惨遭杀害。

贺龙对蒋介石深恶痛绝,可当"西安事变"爆发时,他却没有冲动行事,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,保持了克制。

面对蒋介石假惺惺的问候,他毫不客气地回应道:“多亏了蒋先生,我全家就剩我一个了。这份深仇大恨我记在心里,只能拿起枪来和你干到底了。”

【陈毅的过人之处】

十大元帅的授衔名单公布后,蒋介石不仅对朱德表达了高度赞扬,还特别提到了另一位元帅。这个人就是陈毅。

解放战争那会儿,蒋介石手底下其实有不少能打仗的将军,像卫立煌、杜聿明、王耀武这些,个个都是抗日战场上响当当的人物。可即便有这么一批厉害角色,国民党最终还是没能扭转败局。

国民党坚持的理念与老百姓的期望差距太大,这是导致问题的一个原因。另外,蒋介石在用人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。他不仅在重要时刻不肯放权,还总爱插手前线将领的作战部署,干扰他们的决策。

尽管一度摆出“国民党总裁”的架子,实际上却得不偿失。蒋介石在大陆时始终没有意识到问题,直到撤到台湾后才开始反省自己带兵打仗的方式,还拿我军的将领做参照对比。

在解放战争期间,陈毅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。当时,他和粟裕一起负责华东野战区的作战指挥工作。不过,陈毅深知粟裕的才干,所以主动把指挥权全部交给对方,自己则甘愿退居幕后。

粟裕将军的指示等同于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指令,也就是我下达的命令,每位同志都要严格遵守,确保落实到位。

这是陈毅经常强调的命令。由于他对粟裕的充分信任,使得粟裕能够充分发挥才能,连续赢得多场关键战斗,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
蒋介石在分析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情况时,特别提到陈毅的部队,认为他们“训练有素,战术灵活,最难对付”。接连的失利也让蒋介石不得不承认陈毅的实力,感叹道:“这个人确实不简单。”

新中国成立后,蒋介石多次派遣特务企图暗杀陈毅,但都以失败告终。这些行动充分表明,他对陈毅的畏惧由来已久,绝非一时兴起。

蒋介石对刘伯承元帅的军事才能也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
【“军神”刘伯承】

在十大元帅中,刘伯承的军事理论水平堪称第一。他不仅曾在苏联伏龙芝军校深造,还担任过红军大学校长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创办了南京军事学院,为军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。

蒋介石曾评价道:"在战术运用上,刘伯承堪称中国军界的顶尖高手,他的用兵之道无人能及。"

尽管蒋介石对刘伯承赞誉有加,可刘邓部队挺进大别山的行动却让他损失惨重,连美国方面都对此颇有微词,让他脸上无光,威信大减。

可惜我们黄埔军校出身的将领虽多,却找不出一个能跟刘伯承匹敌的,实在令人叹息不已。

蒋介石拿自己最信任的黄埔嫡系与刘伯承作比较,足以看出刘伯承的过人之处。然而,在那个时期的黄埔军校里,同样培养出了不少我们军队的杰出将领。

【黄埔军校出身的四位将领】

聂荣臻和叶剑英两位元帅都曾在黄埔军校任教,与蒋介石共事过。后来蒋介石掌权后,曾试图拉拢他们,但两人都没有接受他的邀请。

聂荣臻和蒋介石从黄埔军校时期就矛盾重重,经常发生争执。随着国共两党的关系日益紧张,两人都决心要在战场上较量一番,一决高下。

蒋介石对叶剑英格外看重,尽管多次试图拉拢都遭到拒绝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。他还特意叮嘱手下:“有两个人绝对不能动,一个是周总理,另一个就是叶剑英。”

徐向前元帅和林彪元帅都曾在黄埔军校读书,算是蒋介石的学生。不过,他们后来都选择了正确的道路,成为我党的重要人物。他们一直对国民党反动派态度坚决,从未有过妥协,这让蒋介石非常不满,耿耿于怀。

这四位黄埔军校出身的杰出人物,是我党历史上功勋卓著的代表人物。尽管长期受到蒋介石的监视和猜忌,他们始终坚守革命信念,未曾动摇。正是这份坚定不移的忠诚,让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
【从一始终的罗荣桓】

和其他九个人不一样,罗荣桓从投身革命开始,就一直紧跟毛主席的步伐。他没上过黄埔军校,也没被蒋介石招揽过,可他的成就却广为流传,连蒋介石都听说了。

蒋介石心中有个遗憾,就是粟裕将军没能评上十大元帅。这说明尽管他和我军较量了那么久,对我军将领的才能还是相当认可和佩服的。

【后记】

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心怀信念、胸怀理想的队伍,正是在毛主席的指引下,他们一路奋斗,最终赢得胜利,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。

蒋介石始终没能明白共产党人奋不顾身的动力源泉,正因如此,他才会采取那些徒劳的收买手段,最终导致自己走向全面溃败。

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,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,老百姓才能过上安定幸福的好日子。



Powered by 开云娱乐佳芯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